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枣庄:层峦不阻“两山”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12:14:00    

群山如黛,碧水含章。初秋时节,岩马水库波光粼粼,锦阳河畔芦苇摇曳,青头潜鸭掠过水面划出优美弧线……这幅生态画卷的背后,是枣庄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为山水之城,枣庄曾面临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阵痛,而今通过系统治水、司法护河、生态变现、民生植绿“四维”发力,让层峦叠嶂不再是发展的阻碍,反而成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天然桥梁”。

让每条河流都成为生态动脉

“以前这里是臭水沟,现在水清了、鸟来了,俺们晨练都爱往河边跑!”站在薛城区锦阳河漫步道上,居民王丽指着水中嬉戏的野鸭笑着说。

地处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水系的薛城区,2023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启动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先后实施了河湖库水系连通、引湖入薛等水网骨干工程,实现防洪保安、水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配置、供水排水等功能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增效,形成“一站四轴、三纵五横、水美薛城”的总体格局。

生态补水不仅让河流“复流”,更让生态“复苏”。 如今的薛城,22条河流全部实现“有河有水”,大沙河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的迁徙中转站,水生植物郁郁葱葱,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小沙河沿岸布局的“创客天地”“薛城古韵”等六大功能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文旅资源,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9%。

跨区域协作筑牢生态屏障

在枣庄市台儿庄区,京杭大运河畔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界碑格外醒目,见证着大运河生态变迁的黄颡鱼又多起来了。

面对日益凸显的大运河生态保护问题,台儿庄区聚焦大运河生态保护,探索构建检察协作工作新机制,联合微山县、江苏省沛县两地检察机关以及南四湖水利管理局等单位签订《京杭大运河(台儿庄-微山段)生态保护公益诉讼协作协议》,构建起“信息共享、案件协查、联合执法”的联防联控体系。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治”,司法力量成为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近年来,台儿庄区开展多地联合办案,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对跨区域河流定期联合开展水质监测,实现数据共享。“现在禁渔期,大家都不再下网了,都知道‘这条河要好好保护’。”台儿庄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闫灵活说。

生态银行唤醒沉睡资源

“这片荒山以前就是‘石疙瘩’,现在成了‘聚宝盆’。”山亭区西集镇南河村存入的集体荒山资产,成功招引山东普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2.19亿元的20兆瓦光伏项目。

不只“荒山变现”,山亭区还以“水生态”作为突破口,成功对6座生态资源丰富水库的承包经营权进行挂牌转让,实现溢价180万余元。通过策划岩马湖区域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获得金融支持118亿元,不仅让岩马水库水质“焕然一新”,还带动了周边环境改善与旅游业繁荣。

山亭区被纳入首批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山东华邦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洪文介绍,山亭区依托鲁南生态银行,将碎片化的生态资源“打包变现”。通过建立森林、水资源等六大专项资源库,对全区生态资产进行确权估价,形成可交易的“生态资产包”。目前,生态银行已收储资源2170宗,总估值超344亿元。首笔碳汇交易实现预售收入300万元,项目开发周期内预计可实现收益1500万元。

政府让利换来民生福利

“以前想逛公园得跑5公里,现在出小区门就是!”市中区道南里社区居民李思玲在新建的游园里一边打太极拳一边说。这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是政府舍弃巨额土地出让金换来的民生福利。

在枣庄,这样的“民生园林”已建成519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35%,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入园”成为现实。

生态惠民,既要高颜值,更要获得感。枣庄市在公园建设中优先选用本地乡土树种,融入“石榴树”“鲁班锁”等历史元素用于景观建设,打造龟山公园粉黛乱子草花海等网红打卡地;针对老旧小区改造,见缝插针建设“微绿地”,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踏青。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孟令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