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谱写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篇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1:03:00    

5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轮值主席伊拉克总统拉希德致贺信,祝贺第三十四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在巴格达召开。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既是双边关系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全球格局演变下南南合作深化的生动写照。面对更加多元的世界,对话多一分、对抗就少一分,包容多一点、隔阂就少一点,和平、真知、诚信、包容是中阿人民的共同追求。理念的共鸣是合作的最扎实基础,双方在文明交流互鉴等领域的稳步前行,无疑将为在各自现代化道路上携手前行,构建更高水平中阿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更积极的力量。

加大人文交流的频度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文交流一直是中阿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54年,中国首次向埃及开罗大学派出教师进修团,此后中阿人文交流的形式、规模、内涵与中阿关系的发展同向同行,有力支撑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中阿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中阿“百千万”人文交流工程、“汉语桥”夏(冬)令营、“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鲁班工坊等搭建了机制化交流框架。高校通过联合培养、专项奖学金深化合作。中阿智库交流促进学术共同体建设。中石油、华为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助力阿拉伯国家数字、能源等领域人才培养。在阿联酋,“百校项目”蓬勃发展,已有171所公立学校开设中文课程,超过7.1万名学生在学习中文。

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合作持续推进。中阿经典互译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发挥引领作用,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助力中国学术著作走进阿拉伯国家。中阿出版交流座谈会、高峰论坛、出版合作论坛等机制促进了出版交流,为“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的准确传播搭建了平台。中阿双方出版社积极开展数字出版合作,培育人文交流新平台,推动优秀文学资源互通。中阿新闻合作论坛、广播电视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多届。宁夏广播电视台译制的阿拉伯语版《山海情》在埃及、苏丹、阿曼等国播出后广受好评。浙江华策影视在新媒体平台设立“华剧场”阿语频道,订阅人数超百万。

近期,第39届突尼斯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系列活动在突尼斯举行,突尼斯总统赛义德出席了中国主宾国活动启动仪式。他在参观中国展区时,特别关注了中国主题精品图书展区及中外合作出版成果展区。他表示:“我非常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也一直致力于通过与中国合作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突尼斯国际书展主席穆罕默德·卡德里强调,文化交流是突中伙伴关系的核心动力,期待未来在电影、戏剧、知识产权等领域深化合作。

筑牢民心相通的厚度

民心相通是最基础的互联互通,是经济、政治等领域合作的互信基石。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阿拉伯社会了解中国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阿拉伯民众一度依赖第三方媒体了解中国,这种状况易造成文化传递中的“信息衰减”和“价值偏移”。为打破这一局面,中阿双方通过搭建多方参与、领域广泛、层次多样的合作体系,切实推动中阿民心相通。

展望未来,经典互译方面,可增加现当代书籍的译介种类、创新推广宣传方式。出版方面,可拓展版权贸易、联合出版、渠道合作等合作形式,开发更多符合双方读者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影视方面,可加大影视作品译制规模,与阿拉伯国家开展深度合作,创作贴近当地观众的作品。

近年来,中阿旅游合作持续深化,双向交流显著增强。自2023年起,沙特阿拉伯被列入中国公民团队旅游目的地名单,并计划通过开通直航、简化电子签证流程等措施,力争到2030年接待300万中国游客。多个阿拉伯国家对中国公民实施免签政策。开罗、迪拜、利雅得等城市成为热门目的地,中国游客数量增长显著。双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文明对话共同行动”计划推动500家文旅企业合作,并为阿拉伯国家培养千名旅游人才。

科技合作与青年交流亦为民心相通注入活力。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向阿拉伯国家发布了300项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生态保护、新能源等领域。“全球青年创新对话”等活动促进中阿青年在创新创业、科技研发等领域深度合作。

拓展经贸合作的维度

经贸领域一直是中阿合作的亮点。中国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东地区得到广泛支持。进入新时代,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倡议进一步回应了中东地区谋和平、求发展的强烈诉求。

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近年来中阿经贸关系进入量质齐升的新阶段。2024年中阿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20年间增长超10倍,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拉克位居与中国贸易额前三位。中阿经贸合作的热点正逐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移。中阿投资布局多向拓展,新质生产力合作持续深化,产供链体系形成深度融合。中国产品走进阿拉伯千家万户,阿拉伯特色产品构筑中国消费新场景,中阿优质商品实现双向增值流动。

在能源领域,中阿“油气+”模式向新能源纵深发展。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阿联酋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是全球最大单体光伏项目,每年可减少超240万吨碳排放。中国电建承建的阿联酋风电示范项目标志着阿联酋的能源结构中首次纳入了公用事业规模的风力发电。国富氢能参与建设了阿布扎比马斯达尔城的加氢试点站,助力阿联酋实现2050年碳中和战略目标。

在数字技术、航天、空间信息等新兴领域,双方合作不断取得突破。华为与本地运营商合作,在阿联酋建成首个5G智慧仓储中心。阿里云成为全球首家进入沙特阿拉伯市场的超大规模云提供商。中阿北斗合作覆盖突尼斯、科威特等国,应用于国土测绘、铁路建设等领域。义乌商城集团自有支付品牌“义支付”首创迪拜跨境人民币结算模式,实现货款秒级到账,降低汇兑风险和成本,推动中阿贸易便利化。

物流与基础设施合作有力支撑中阿经贸合作。2024年中阿超90%货物通过海运完成,经阿联酋港口向海湾国家中转的中国商品占比达60%。中远海运阿布扎比码头通过智能化改造,2024年吞吐量达184.5万标箱,成为中东智慧港口标杆。

提升经验共享的高度

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共享是中阿合作交流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实践,不仅为自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与制度保障,也为世界带来广阔发展空间与合作机遇。阿拉伯现代国家建立以来,战乱不断、冲突交叠,发展严重受限。中国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得到阿拉伯国家的普遍赞同。

中阿双方通过多层次机制深化治理经验交流。自2016年起,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已举办四届,围绕中阿共建命运共同体等主题,就改革发展、政党建设等议题展开对话,成为双方政党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202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之时,中方已举办四届中阿改革发展论坛,面向阿拉伯国家举办20期研修班,为近500名阿拉伯国家政府官员、学者、媒体人士提供培训,内容涵盖中国改革发展、数字治理等领域,助推双方政策理念对接。

中阿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着力推动中阿文明交流互鉴,共书全球文明美美与共之章,同筑人类命运和而不同之基,是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的有力回击。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同行,在文明互鉴中深化友谊,在合作共赢中推动发展,构建更高水平中阿命运共同体,为中阿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张小锋、黄慧,分别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外语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