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廖昌永、谭盾、黄豆豆共同怀念的一个名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0:33:00


5月25日晚,上音歌剧院星光璀璨。一场融合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未来主义的视听盛宴——“穿越未来·爱——致永恒之友杨雪兰音乐会”在此举行。本场音乐会是为了纪念杨雪兰女士而精心策划的,由廖昌永担任总策划,谭盾担任指挥,胡雪桦担任导演。
音乐会以“天、地、人”为核心概念,集结了编导黄豆豆、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男高音歌唱家李毅、小提琴演奏家朱丹、作曲家龚天鹏,以及来自纽约巴德音乐学院的钢琴家弗兰克·科利斯和纽约打击乐团等艺术家及艺术团体,通过精心编排的曲目和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展现音乐跨越时空的力量与永恒之美。

“所有参与这场音乐会台前幕后的艺术家都和杨雪兰女士有着非常好的关系,彼此都像家人一样。”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说,“不论是胡雪桦导演还是谭盾大师,以及我们参演的多位艺术家们,都曾在不同时期接受过杨雪兰的帮助、爱护和支持”。大家一起怀着温暖的心举办这场音乐会,共同纪念和怀念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杨雪兰。

“杨雪兰女士出生在一个外交世家,她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国与世界和平共处的理念,而且她也一直用行动来践行。”廖昌永回忆道,“我记得我认识她时,当时别克汽车公司到上海来建厂,杨雪兰邀请我为她演唱《车轮上的中国》,当时我刚刚在国际比赛获奖归来,她给我很大的鼓励”。当时杨雪兰告诉廖昌永,想用这首歌来展现中美两国友好交流的历史,也希望这样的车轮一直运转下去。
廖昌永也记得在2000年时,他前往美国学习时就住在杨雪兰的家里,并且在她的家里见到了很多各行各业的企业家、艺术家。“他们当时成立了百人会,成立了美中文化协会,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美两国文化的交往和交流。多年以来,杨雪兰女士一直在美国、中国,纽约、上海两地奔波,希望今天我们的音乐家们也能够在杨雪兰的感召之下,共同为今后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做出贡献。”
关于爱、自然与未来的音乐庆典
在“天”之篇章中,音乐会以月亮为灵感,呈现了作曲家龚天鹏特别创作的小型室内乐作品《月亮之歌》。这部作品融合杨雪兰女士生前委约的钢琴协奏曲《夜半钟声》以及她最爱的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小提琴领奏由朱丹担纲,演奏团体为上海音乐学院室内乐团。

在“地”之篇章中,巴德音乐学院作曲家塞缪尔·穆特的弦乐五重奏《海洋之歌》以海洋的深邃与广阔为背景,传递出海沫精致而美丽、短暂又独特的绝景。本曲由上海音乐学院室内乐团倾情演奏。


而在“人”之篇章中,马勒的《大地之歌》(勋伯格改编)以唐诗的意境为蓝本,演唱结构也参照了中国唐代建筑风格,极具对称美。且此版本较普通版短7分钟,结构上更为紧凑。在此次演出中,室内乐团特有的音响效果赋予马勒的音乐空灵之感,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与男高音歌唱家李毅,配合上海音乐学院室内乐团的演绎,颇为精彩。

此外,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上篇“大地的奉献”和谭盾迷你歌剧《九色鹿》分别从原始仪式和东方神话的角度,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和平的向往。
“大地的奉献”由黄豆豆携手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舞者们,以及双钢琴弗兰克·科利斯、顾劼亭,纽约打击乐团的四位打击乐演奏家麦迪·戴斯洛夫、乔纳森·哥拉索、安东尼·柯克和罗德尼·克拉克,通过“春夏秋冬”的起承转合,展现“生老病死”的周而复始,最终以生命的高潮震撼人心。
《九色鹿》则由女高音歌唱家黄英一人分饰多角,与钢琴家弗兰克·科利斯和纽约打击乐团共同将谭盾笔下的自然世界、人类、动物、植物等元素演绎得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致敬永恒:音乐中的生命回响
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演唱了两首艺术歌曲,以追忆杨雪兰女士非凡的一生。赵元任的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以细腻的情感,勾勒出对爱与思念的永恒追求;由陆在易作曲并引用北宋诗人苏轼诗作的艺术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钢琴艺术指导由钢琴家孙颖迪担任。

本场音乐会的安可曲为谭盾改编自巴赫“C大调前奏曲”的作品《生日快乐》,乐曲将六首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同乐队相联结,营造出一种天问地答、广袤似宇宙的听觉氛围。此曲在音乐中探索人类情感的永恒主题,在致敬永恒之友杨雪兰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一场关于爱、自然与未来的音乐盛典,通过音乐的力量连接过去与未来,传递对永恒之美的追求与向往。

音乐会传递出这样的隐喻:音乐中流动的不仅是音符,更是文明对话的密码;舞台灯光照亮的不仅是艺术家,更是跨越太平洋的文化桥梁。真正的纪念不在缅怀过去,而在以创造延续永恒。这或许正是“穿越未来·爱”最深刻的演绎——通过艺术,让爱获得穿越时空的永恒力量。

“穿越未来·爱——致永恒之友杨雪兰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处与上音歌剧院联合承办,同时得到美中文化协会以及上海听音寻路谭盾工作室的协办支持。本场音乐会既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建设成果展演季暨2025上音歌剧院春季演出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场重大艺术实践创演音乐会。

“穿越未来·爱——致永恒之友杨雪兰音乐会”部分主创
相关链接
杨雪兰:跨文化与爱的艺术传奇
杨雪兰女士是一位富有远见的引领者、热忱的艺术赞助人,更是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杰出倡导者。在她传奇的一生中,杨雪兰以优雅风范、非凡魄力和坚定信念,在商业、外交与音乐领域间架起桥梁。她深信艺术具有启迪人心、凝聚共识的力量,并为此奉献毕生心血。
杨雪兰1935年生于上海,长于美国。其生父杨光泩是著名外交官,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在日侵时期坚守气节、以身殉国。其母严幼韵以111岁高龄见证世纪沧桑,其自传《109个春天》记录了她面对人生风雨时的坚韧品格。其继父顾维钧作为近代中国杰出外交家,曾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力捍中国权益,参与塑造20世纪初中国外交格局。他作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创始成员,更在确立中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杨雪兰之子、美中文化协会(USCCI)理事薛兆一
杨雪兰生前以开拓者姿态成为美国首批华裔女性高管,其全球化视野与拼搏精神在GREY广告与通用汽车的职业生涯中展现得淋漓尽致。1998年,她推动通用汽车在华建立生产线,为通用汽车及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石。她更开创性地成为贝尔大西洋、哈拉斯娱乐、美国银行等多家名企的首位女性董事,为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雪兰还始终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作为百人会创始核心与首任会长,她持续为在美华人争取权益。音乐是她毕生的挚爱,她倾力扶持交响乐团与新锐音乐家,发掘培养了郎朗、沈洋、黄英等华人艺术家,并主导了“帕尔曼在中国”等里程碑式跨文化交流项目。此外,她对艺术的扶持影响深远,曾推携过本次音乐会的总策划廖昌永、艺术总监谭盾以及作曲家龚天鹏等。她的慷慨支持为艺术家的创作和成长提供了重要助力,也为世界文化交流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本场音乐会的协办机构之一——美中文化协会成立于2000年,这是杨雪兰女士留下的永恒遗产及其毕生理念的结晶。协会将致力于促进中美之间的艺术创作,并支持中国和华裔美国表演者的事业发展。协会的使命是通过艺术和教育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这一使命源自杨雪兰女士的深刻洞察:唯有增进人文理解,方能推动中西和谐共处。
上海音乐学院供图
原标题:《这是廖昌永、谭盾、黄豆豆共同怀念的一个名字》
栏目主编:邢晓芳 文字编辑:李婷
来源:作者:文汇报 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