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阴祝塘:“非遗+阅读”让书香浸润文化根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10:31:00    

文化和阅读是相互促进,并相互影响的。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中,江阴市祝塘镇将阅读作为传承知识与文化的重要方式,与非遗深度融合,开创出别具一格的阅读新风尚。这种创新的阅读模式,不仅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也为全民阅读增添了丰富内涵。

品牌筑基

织密“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文化网络

祝塘镇以非遗传“塍”阅读品牌为核心,有机串联各村“一村一品”特色资源,深入整合剪纸、锡剧、米酒等非遗项目,着力打造集阅读、体验、传承于一体的文化IP。

镇级公共文化空间坚持每月举办非遗主题阅读活动,各村则因地制宜,灵活开展特色非遗阅读实践。富顺村带领青少年探访梧塍米酒非遗传习所,亲历酿造技艺;建南村联合祝塘第二中学,组织亲子家庭以纸为媒、以剪为笔,在动手剪刻中感悟剪纸文化符号的魅力。体验是最好的传承,参与是最深的阅读。

精准滴灌

为不同群体定制非遗阅读菜单

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定制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在“锡剧+阅读”的活动中,对于识字不多的老年人,通过组织锡剧表演,手把手教学唱腔与身段,让他们亲身体验锡剧魅力;面对接受度较高的中青年,以锡剧知识讲座为载体,介绍其历史渊源、文化特征和表演特点;小朋友则采用更活泼的形式,分享绘本《爷爷的面具》、学唱《唱脸谱》、动手制作京剧凤冠挂饰,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戏曲文化的独特韵味。

这种贴合不同人群需求的精准服务,让传统文化在与阅读的融合中焕发新活力,彰显了文化传承应有的温度与智慧。

场景融合

让阅读在非遗体验中活起来

阅读与非遗的结合,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文化体验。在石堰村农家书屋里,听着老师讲解《中国文化读本》之飞舞的线条篇,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提笔练习书法;在梧塍米酒文化传承活动中,参与者一边观察米酒发酵过程,一边吟诵“绿蚁新醅酒”,感受诗与酒的千年羁绊;在文林中心幼儿园的“非遗雅集”上,稚嫩童声唱响悠扬京韵、纸伞轻舞绽放千年芳华,一场非遗盛宴缓缓开启。

这种“读+做+感”的融合模式,让阅读从纸页间走出,成为触摸文化根脉的生动实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