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被检出高AI率?有大学生为论文喊冤,专家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7:32:00
又是一年毕业季
在多个社交平台上
关于论文AI率“亮红灯”的帖子
引发热议
这部分网友反映
毕业论文中原创内容
经一些系统检测后
常被指出AI生成内容比例过高

不少大学生分享了
降低AI率的经历
有人反复修改结果导致语句生硬
有人被迫删减精彩段落
更有甚者调侃
需故意“写笨”以规避误判
据媒体报道
将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
与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片段
上传至某常用论文检测系统后
结果显示,这两部经典作品
AI生成内容总体疑似度
竟分别达到了62.88%和52.88%

面对这样的检测数据
不少大学生担心自己的论文
也会被误判AI率过高
从而影响毕业

多所高校检测毕业论文AI率
有大学生花钱“求通过”
据了解,多所高校曾发文对毕业论文AI生成内容进行规范。
2024年,湖北大学本科生院发布通知,在本科毕业学生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文章使用生成式AI风险情况的检测,如发现该论文检测结果为“AI代写高风险”,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发文规定,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向学生发出警示,并要求其自查自纠;学生在收到警示后,需认真修改,由学院统一在相关平台检测通道进行复检。
面对AI率检测的压力,有大学生开始向声称可以提供“降AI率”服务的店家寻求帮助。
这些服务的常用手法包括替换同义词、调整句子顺序,或加入不必要的修饰和口语化表达。部分商家甚至会先用自动化工具初步修改,再少量人工调整。
但这种“修改”往往使论文语言生硬,学术性降低,对降低AI率效果有限,有时反而弄巧成拙。更严重的是,学生“花钱包过”,还可能面临诈骗和隐私泄露风险。

专家提醒
AI论文反识别或存在误差
“当前AI率检测是AI技术融入学术领域的初期表现,其标准与技术均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中南大学讲师关耳(化名)分析道。她认为,各高校的探索实践也反映出,在学术层面,一个普遍适用的指导性标准尚未完全形成。
“除了标准不一样让人头疼,AI检测技术本身到底准不准,也是个大问题。” 关耳觉得“目前的AI检测技术用起来还有些问题”,给出的结果最好只当个参考,不能完全以此来判断一篇论文的好坏。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目前国内有多个团队正在从不同方向发力,进行AI论文反识别的检测研究。一些学生和专家提醒,AI工具是根据它捕获的海量信息进行的智能分析,但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能存在缺陷,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关耳强调,一篇论文怎么样,关键还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原创的东西。
据她观察,目前多数高校对于AI生成内容比例超标的情况,处理方式与对待查重率超标这类明确的学术不端问题尚有不同,更多的是引导修改,而非直接等同于《学位法》中严厉处罚的代写、剽窃行为。“这种审慎的处理,也说明大家已认识到AI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存在一定局限性”。
对此,有媒体评论称,“你的论文,AI来审判”让学生苦于自证,是将工具判断凌驾于人的判断之上。引入AIGC检测,究其原委,还是想引导学生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AI。如果用硬性规定逼着学生反复修改措辞以降低AI率,甚至用AI降AI,多少有些黑色幽默。
堵不如疏,在专家看来,强化师生的AI素养非常重要。不久前出台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专门提出,要制定完善师生数字素养标准,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近两年,众多高校都把人工智能作为通识必修课,不断推动师生AI素养的提升。
来源 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大河报、南方日报、网友评论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