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着药香振兴乡村 北川44万亩生态药材“点绿成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0:20:00
来源:【绿色四川】
六月,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小坝镇上沟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千亩连片的木香种植园里,嫩绿的药苗茁壮生长,浓浓的药香扑面而来。药农王正鹏熟练地挥着锄头在地里干活,这些年靠着种药、务工,他不仅攒了钱,更掌握了中药材种植的技术。

小坝镇上沟村木香长势喜人
近年来,北川将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通过科学规划生态资源利用与全链条生态价值挖掘,努力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高效转化。
小坝镇是远近闻名的药材之乡,被称为“百草河流域中羌药材集散地”。在这里,基本家家户户种药材,中药材成为小坝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目前,镇域内种植木香、厚朴、黄连等中羌药材多达50余种,种植面积超12万亩,年产量达4.9万吨,总产值2.5亿元。

粗加工后的厚朴皮
“我们采取企业委托代种模式,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药农负责管理,药材成熟后按40%比例分红。”该镇镇长陈林介绍,为提升附加值,镇里在坝地村盘活闲置土地,建成百草明珠中羌药材加工厂。
陈林表示,自工厂建成以来,通过“项目+合作社+企业+农户+集体经济”的模式,带动白草河流域4个乡(镇)中羌药材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中羌药材及附属木本初加工产值突破4亿元,其中小坝镇中药材产值突破2亿元。
在北川,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并非粗放扩张,而是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白什乡便利用高大乔木的自然遮阴,减少人工遮阳棚搭建,同时将腐熟的林木落叶和养殖干粪作为有机肥,既提升土壤肥力,又杜绝化肥使用,确保了药材的品质。这种种植方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形成了“以林养药、以药护林”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而远在高山地带的桃龙藏族乡九成村探索出“黄连+黄柏”“黄连+桤木”“黄连+柳沙”等复合种植模式,黄连种植全程不用化学农药,落实网格化管护,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中药材发展,目前,药材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2024年产值达1.32亿元,黄连远销重庆、成都、湖北等地,供不应求。
如今北川现有的44万亩中药材基地中,厚朴、辛夷等木本药材35万亩,黄连、云木香等草本药材9万亩,形成“山上种木本、林下栽草本”的立体种植格局。
来源:川观新闻
拓展阅读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本文来自【绿色四川】,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