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五莲县民间传说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21:53:00
#山东##日照##五莲县# #五莲头条#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五莲山与光明寺的传说
五莲县因五莲山得名,其起源与明代高僧庞明开密切相关。据传,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蜀郡高僧庞明开(法号心空)云游至大悲峰下结茅定居。适逢明神宗之母李皇后患眼疾,久治不愈,心空以医术治愈。神宗问其修行之地,答曰“五連山”,遂赐山名为“五莲”,并敕建“护国万寿光明寺”。此后,“五连山”更名“五莲山”,成为佛教圣地,五莲县由此得名。
二、红泥崖村才女与丁知府的对联奇缘
明代洪武年间,日照知府丁大人归乡途中遇雪,暂歇于红泥崖村一户农家。见其门联“花门正对养鱼池,盐船两只分东西”,堂屋联“夜晚观星把将提,清晨起来早登基”,里屋联“龙凤争夺描画碗,床头悬挂夜明珠”,误以为出自大儒之手。
询问方知为村妇即兴创作:以“养鸭换盐”喻“盐船”,以“织布登机”谐音“登基”,以“子女争碗”和“秃头丈夫”暗喻生活细节。丁知府惊叹其才华,赠银二十两,传为佳话。
三、白云宫与孙膑的渊源
松柏镇文化站长王刚在考察齐长城遗址时,发现一处杂草丛生的空地,碑文记载此处为孙膑所建“白云宫”遗址。相传孙膑曾在此研习兵法,后人为纪念其功绩建宫立庙。遗址旁仍有世居的看护者家族,延续守护之责。
四、寨山仙泉的传奇
寨山脚下有一脉“仙泉”,传说源自道士魏清云为消弭当地灾祸,赴江南化缘修庙。魏道士救治假死孕妇,十八年后其子中状元,以“木材沉江”之法将木料运回寨山。所挖水池通江海,木料随麦糠浮出,建成玉皇庙与雹泉殿。池水渗入山下,形成终年不涸的仙泉,至今被奉为神水。
五、马耳山神马的传说
马耳山因双峰似马耳得名,传说山中曾现一匹通体雪白的神马,混入牟地主马群中。牟家重金聘请河北套马高手围捕,神马却腾空入云,从此消失。故事印证了“神物不可强求”的民间信仰。
六、九仙山与八仙的传说
九仙山之名有两种说法:一说八仙过海时助山神治旱,铁拐李以靴取水,韩湘子植竹,荷仙姑种荷,合称“九仙”;另一说第九仙为孙膑,因其隐居山中著书立说,被尊为“第九仙”。山中靴石、竹园等景观皆与传说呼应。
七、古柏树的灵异传说
前围场村双子树:300年古柏被奉为“百万松娘”,村民求子灵验,立碑为证。抗战时期,汉奸张步云欲以树为靶,子弹竟绕树而飞,士兵惊恐撤离,后兵败被诛。
李家坪庙子树:明代山西员外寻此树救孙,刮树皮熬药治愈怪病。树冠如仙人棋台,月夜常现仙人对弈。抗战时子弹绕树奇闻更添神秘。
八、五莲茂腔的起源
五莲茂腔源于明末“肘鼓子戏”,融合“姑娘腔”与花鼓秧歌,以方言演唱。传说一周姓尼姑首创,故称“周姑调”。其曲调质朴,尾音高亢“打冒”,深受妇女喜爱,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齐长城的历史谜团
五莲境内齐长城遗址为春秋时期军事屏障,比秦长城早470年。牌孤城遗址出土铜剑、戈镞,传为古战场“百将口”,战国时期齐赵禀丘之战或发生于此。城墙依山险而建,至今留有烽火台与残垣。
十、民俗技艺:五莲割花
五莲割花为传统刺绣技艺,以“对称美、充实美、艳丽美”著称,需经六道工序,尤以“割绒”技法独步。传说其起源与农耕文化相关,现为地方文化象征。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评论和补充,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