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博会上的“跨国伙伴”:中国体育制造的出海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00:01:00
新华社南昌5月25日电(记者高萌、林德韧、黄浩然)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的羽毛球展区,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维克多站在一台发球机旁,进行着讲解。随着机器启动,羽毛球以固定频率精准落向了指定区域。

“90后”老板万婷则站在展区的另一端,向客户介绍产品。
维克多目前正在运营着圣彼得堡最大的一家羽毛球馆,他也兼任其中的主教练。球馆里使用的,正是来自中国的“斯波阿斯”牌发球机。
2006年,当万婷的父亲带领团队研发出国内较早一批球类发球机时,国内市场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几乎为零。“当时连专业教练都抵触,觉得机器会取代他们的工作。”万婷回忆道。

万婷(右)与维克多在体博会展区中。
为了寻求出路,他们决定将目光转向普及率更高、参与人群数量更大的外国市场。“那个时候国外已经开始有这种产品了,参与人群也比较大,教练们对于训练的认知也相对先进一些,他们都很乐意借助器材去进行辅助训练教学,所以我们从那时候开始就累积了很多国外的客户。有很多都是从最开始到现在合作了有十几年的老客户了。”


维克多的父亲在这样的契机下与万婷的父亲因合作而相识。
“(维克多)他是从小开始打羽毛球,当时他父亲的公司就是做体育用品批发经营的。他从小就用我们的机器来训练,所以他对这个机器非常熟悉,都把它用活了。这次他是很主动提出要来看看的。因为他知道我们展会都是来自各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想要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一起交流羽毛球,一起交流怎么能更好地使用我们的发球机。”
“我们帮助他们在展会上演示产品,分享使用经验。”维克多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加体博会。我对这里展示的众多不同技术,尤其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感到惊讶。”
万婷与维克多两家人的跨代长期合作背后,是中国制造稳定性的体现,也是体博会现场众多外贸业务中的缩影。

体博会官方发布的最终观众数据显示:全展期累计进场客商、观众5万人;海外买家累计进场人数超4000人;累计入场12万人次。
在成交额方面,仅在展会商贸对接区收集到的商贸成果显示:境外VIP买家的意向采购金额超过9000万美元(约合6.46亿元人民币)(该数据并未涵盖整个展会)。

来自西班牙的外商莱昂表示:“可能在十几年前,很多欧美国家消费者对于中国产品会有一种刻板印象——便宜。但现在,中国产品在欧美的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非常受欢迎。不仅便宜,而且科技含量高,有些产品甚至充满想象力,这些都是新的标签。”
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出海方式。本次体博会还特别设置了跨境电商培训会,进行理论课程和跨境直播模拟实战。
“了解客户需求,才能制造出好的产品。”在体博会现场,许多海外客户、渠道采购商则与中国厂商、电商平台直接交流、对接需求,精准匹配信息。

据体博会工作人员介绍,印尼客户现场洽谈时,特别关注设备能否适配热带气候;以色列客户则对AI系统的数据安全反复验证。约顿气膜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俄罗斯客户提出的防冻需求、中东客户建议的防沙需求、非洲客户针对高温和暴晒的需求……都在逐渐被融入产品设计中。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表示:“体博会以前一直是偏向内贸的,但近几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更是一个外贸会。”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体育用品产业正展现出独特的战略韧性与发展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极。”罗杰说,“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体育制造业凭借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和高效响应机制,持续巩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体育用品产业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供给端变革,智慧体育场馆、虚拟运动赛事等新业态加速孵化,体育与文旅、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创新不断深化。加之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体系的完善,使得中国体育用品企业能够更高效地触达海外消费群体,构建起内外市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