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四节气读懂东方哲思——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甘肃活动日”即将启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7:48:00
相约世博,遇见甘肃。2025年6月16日,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将迎来“甘肃活动日”特别活动,一场展现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绿色发展理念的文化盛宴即将拉开帷幕。
作为大阪世博会用地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中国馆以“中华书简”为设计理念,通过“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展区构建时空画卷,展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展现中国绿色发展理念。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 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更是中华文明与世界交融的见证者。在中国馆“天人合一”展区,一幅和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中国传统纹样艺术品通过大型多媒体装置呈现在世界面前。这件直径9米的圆形艺术装置以敦煌莫高窟五代428窟的凤鸟纹、牡丹缠枝纹为灵感,将千年壁画中的自然意象与二十四节气深度交织。通过三维动画引擎与实时渲染技术,让黄土地的农耕图景、祁连雪水的生命律动在光影中流转:宝相花随节气次第绽放,凤鸟纹在虚拟空间中振翅盘旋,观众佩戴VR眼镜即可触碰“指尖生花”的生态诗篇,裸眼3D技术更让敦煌纹样在节气韵律中焕发新生。


常沙娜设计的纹样 资料图片
这个富有创意的展项由94岁高龄的敦煌艺术图案研究和设计应用重要推广者、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家常沙娜亲自领衔。她将自己潜心研究的敦煌壁画、敦煌图案纹样与二十四节气结合,作品既呈现古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序智慧,更通过数字科技展现出流动的中华传统美。其中的二十四节气部分,设计团队运用了传统的水墨和工笔画风格,捕捉了古诗、古画及当地风俗的精髓。

中国馆“天人合一”展区 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敦煌艺术不是凝固的历史,而是流动的智慧。此次展项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译,更是向世界传递中国“顺天应时”的可持续发展观。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时间法典”,承载着中国先民仰观宇宙、俯察万物的科学探索,凝结了顺应天时、调和物候的生态哲学。千年前,先人们依节气律令播种收获、休耕养地,在黄土之上书写与自然对话的生存史诗;千年后,敦煌壁画中的卷草纹、耕作图通过数字技术焕活新生,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生态理念遥相共鸣。从传统农耕智慧到现代生态实践,变的是时代与技术,不变的是中华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追求。
世博会的魅力,在于让不同文明在对话中绽放光彩;甘肃活动日的意义,在于让丝路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这一次,让我们跟随常沙娜先生的纹样之笔,在数字苍穹下读懂“天人合一”的东方哲思,感受甘肃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柴小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