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00%由学生研发 “天问3号”圆满完成百米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2:01: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田佩雯 实习生郑子珺

8月17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闭幕。在这场机器人领域的“奥运会”上,来自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的人形机器人“天问3号”双子星惊艳亮相,并在100米田径赛上圆满完成比赛。

据介绍,首次亮相世界级别的大型赛事的“天问3号”,是湖北唯一全自研参赛的整机,全链路由武汉大学研发,核心零部件90%以上来自湖北。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人形机器人100%由学生制造。

“‘天问3号’机器人身高1.6米出头,质量约45公斤,全身包含23个自由度。”参与研发的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思宇介绍,“天问1号”和“天问2号”今年初亮相湖北“新春第一会”,“天问3号”在此基础上做出较大升级,在机械结构、整机尺寸、内部硬件电路和软件算法框架等均有改良。

“只有做过机器人的才知道,全部由学生自研的人形机器人,含金量有多高。”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教授、博导李淼告诉记者,“天问3号”在赛前2天才正式组装好,而在这之前的两个月,对失败的担忧一度让同学们想放弃比赛。

“站在100米的起跑线,跑一步也赢了。”李淼不断鼓励学生,信心和决心决定成败,“要勇敢,要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们湖北的学生一定可以做到!”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这支年轻的“学生工程师”团队坚持迎难而上,为项目突破争分夺秒地作准备。

团队成员介绍,亮相赛场的虽然只有一台人形机器人,但实际上,团队在两个月时间里做了三台半。8月1日时,连一套完整的机器人都没有组装完成,8月8日左右的时候还存在“炸板子”的情况,直到8月10日,第一台机器人才真正落地。

“幸运的是,后续代码只花了一天时间调试就获得了成功,这基于我们前期做的很多工作。”刘思宇介绍,整个机器人都是学生自研的,学生团队掌握所有技术,即使机器人在现场出现了问题,团队也能立马维修,“我们的‘三台半’机器人中就有备份部分,问题都在可控范围内,这使得我们的机动性很高。”

终于,在师生的努力下,“天问3号”站上了百米赛道,迈着坚实的步伐顺利完成了比赛。在比赛现场可以看到,“天问3号”的行走步态拟人程度很高,行走速度可达1.5到2米每秒,相当于人类竞走速度,工作人员甚至需要小跑才能跟上。

在这场关于人形机器人的巅峰对决上,初出茅庐的“学生工程师”们在接受诸多挑战的同时,也看到了“天问”未来的改进与发展空间。

“目前,我们的机器人目前步态非常拟人,并且后面会结合足底力传感器,让机器人走得更轻盈优雅。”刘思宇说,在研发期间,同学们边做边学,在赛场上向知名团队取经,在实际项目中感受到机器人领域强大的交叉能力。

“‘天问3号’前期花了很多时间在机器人本体制造上,机器人在运控方面还有差距,但也并非不能弥补。我们还会逐步迭代,奋力超越,增加和提高机器人的操作和大模型思考能力,努力让机器人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刘思宇说。

(受访者供图)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