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故事老师”用好故事传递精神火炬 | 传家风薪火 颂家国情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07:03:00    

“故事老师”用好故事传递精神火炬

退休后志愿宣讲200余场,刘利元在革命血脉浸润的家风影响下坚定走奉献之路

刘利元

长沙市“五老”讲师团金牌讲师、长沙县“五老”讲师团宣讲员、长沙县“五老红”志愿服务支队临时党支部委员,获“长沙市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长沙市最美‘五老’金牌讲师”等荣誉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朝晖

“这张报纸名为《湖南通俗日报》,它刊发于1928年闰二月初九。尽管经历了九十七载春秋,报纸已经破烂不堪,但被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的9位英烈的名字仍依稀可见。这9位烈士中有一位就是我的爷爷——刘洪顺。”走上宣讲台,刘利元以《一张旧报纸》的故事带领一批又一批听众穿越回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感悟早期共产党人为信仰奋斗的精神力量。

扎根乡村教育38年,她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故事老师”;退休后投身志愿宣讲,她继续用好故事传递着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在革命血脉浸润的家风影响下,刘利元的奉献之路走得格外坚定。

承先烈风骨,扎根乡村教书育人

“我的爷爷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早期党员。16岁时,他经长沙县第一任工人党支部书记刘汉之介绍,到湖南一师当印刷工人。192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党印刷秘密文件和宣传品。1928年闰二月初六,由于叛徒告密,他和郭亮、马英等9名共产党员不幸被捕。9名同志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而坚贞不屈,随后被敌人以砍头的方式残忍杀害。”刘利元告诉记者,“爷爷牺牲时,年仅20岁。”

作为革命烈士后代,刘利元的家风里带着先烈用生命淬炼的底色,“善良、勤奋、正直、廉洁”成了一家人骨子里的“精神基因”。勇救落水孩童、接济困难邻居、归还中国科学院工作人员遗落的科研玉米……刘利元的父母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子女。“我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能给先烈丢脸’,叮嘱我们继承先烈遗志,做于党于国于民的有用之人,这也是我成为一名教师的动力之源。”刘利元说。

1984年,20岁的刘利元走上讲台,起初只是一个具备初中学历的代课老师。为了上好每节语文课,她花费大量时间翻阅资料,做课件、编游戏,搜集儿歌、谜语、童话,把课堂搬进田野、社区、敬老院,用讲故事的方式把枯燥的内容讲得通俗易懂。

30多年来,刘利元从未停止过学习,一直坚持阅读和写作,每年撰写大量反映学生、教师、学校的文章,累计发表文章200余篇,60余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潜心教育的她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也获得了“湖南省徐特立优秀教师”“长沙市第四届感动星城魅力教师提名奖”“长沙市优秀语文教师”“长沙市书香教师”等数十项荣誉。

从科任老师到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刘利元乐于将自己的教育经验分享给老师和家长。她为长沙县及其他区域的老师做作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新闻写作、家长教育等培训讲座,她带领老师前往10多个山区小学支教,以“教大语文,育小能人”“用‘故事’打造‘有趣的灵魂’”等教育理念和方法启迪了众多老师,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收获快乐。

退休不褪色,用好故事传薪火暖人心

“38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收获了长久的幸福,也积淀了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退休之后,我还想发挥自己的专长,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

2019年,离开奋斗半辈子的校园,刘利元加入了长沙县“五老红”志愿服务支队,担任临时党支部委员,协助推进支队的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同时担任了市县两级“五老”讲师团的讲师。

“以前在学校里,孩子们叫我‘故事老师’,现在成为‘五老’讲师团讲师,我依旧想讲好故事,用好故事传薪火、搭桥梁、暖人心。”带着精心打磨的故事,刘利元深入学校、社区、机关、企业,累计开展红色传承、家庭教育等主题宣讲200余场,线上线下受众超70万人次,并多次在市、县两级微党课竞赛中获奖,被评为“长沙市最美‘五老’金牌讲师”。

“家风不是旧纸堆里的老话,而是藏在日常里的‘行为密码’。传承家风里的‘善良、勤奋、正直、廉洁’,不能只停留在说,关键还是要做。退休前后,我都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为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进行心灵疏导、为困境家庭献一份爱心、为“带娃头疼”的家长指点迷津、为“大孩带小孩 携手向未来”假期免费讲习班进行志愿授课……

谈及将来的打算,刘利元说:“我将继续当好一名讲师,深挖本地红色资源、家风故事等,把烈士事迹、老党员的初心故事,转化成年轻人听得进、记得住的‘家常话’,努力把故事讲透、让精神扎根。同时,协助志愿服务总队把队伍带活、把实事办实,推动‘五老’更有针对性地参与助力青少年成长和社区治理等工作,让‘五老’的作用不只停留在讲台,更融入日常烟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