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联手“AI”!北京电影学院夯实跨专业大通识课程体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00:00:00    

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

与人工智能技术变革

北京电影学院

立足新时代艺术人才培养需求

面向低年级本科生

系统构建并扎实推进

跨专业大通识课程体系

该体系以

“打破专业壁垒、夯实综合素养”为目标

致力于培养未来复合型影视人才

探索形成本科通识教育的新范式

体系架构:

双平台协同驱动,筑牢全面育人根基

“跨专业大通识课程体系”以“专业基础教育”与“人文科学素质教育”双平台协同驱动,注重价值引领与核心素养并重,学科交叉与视野拓展并行。使学生在低年级阶段不仅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工具,更能建立起开阔的学术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为后续的专业深化和艺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特色创新:

文化扎根与科技赋能,打造课程亮点

1

“中国+”系列课程

深植文化根脉,讲好中国故事

以中国电影创作与教育发展史为主线,该课程群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贯穿北京电影学院75年的教育理念与教学传承,在时空维度上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影视课程体系。已建成包括《中国电影编剧史》《中国电影导演研究》等20门课程,致力于培养有文化根基、有家国情怀的电影人。

2

AI通识课程

拥抱技术浪潮,探索影像前沿

以专业融通、协同育人为理念,面向全校本科新生开设具有前瞻性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用AI做电影:人工智能变革下的电影制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实践+研学等多形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AI技术在电影全流程中的应用,激发创新影像表达。

核心成效:

促进融通培养,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跨专业大通识课程体系”通过“课堂破壁、思维破壁、协作破壁”,打破学科专业界限,促进不同专业学生互学互鉴,拓宽视野、激发创意,为跨专业合作奠定语言与认知基础。

未来展望:

积极探索书院制,深化协同育人

学校将持续推进课程贯通与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书院制人才培养理念和管理模式,打破传统院系划分,构建开放、多元的低年级学习生态。未来将形成“思政引领、人文涵育、科学深植、专业精进”四位一体的支撑体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面向未来的影视领军人才。

“跨专业大通识课程体系”不仅是一次课程体系改革

更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创新

通过课堂、思维、协作的“三重破壁”

北京电影学院正努力为每一位学子——

铸牢思想之魂、夯实学识之基

开阔视野之界、激发创新之能

来源: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

相关文章